ECB召開貨幣政策會議,並無新增政策作為,在市場預期中;總裁德拉吉對歐元區景氣的看法有所調整,主要考量停滯已久的放款初見起色,認為是三度寬鬆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通膨展望部分,未來幾個月將在0%附近波動,但下半年乃至於明年,將逐步走高,有望擺脫通縮疑慮;儘管看法樂觀,鑒於整體大環境依舊動盪不安,一旦情勢不如預期,ECB重申保有進一步寬鬆銀根的備案,藉以提振景氣、拉抬通膨水平。
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再創新低
美國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較前週減少6千人,總數降至24.7萬人,創下1973以來的單週最低水平,續領失業金人數同步走跌,總人數213.7萬人,已然低於前次景氣循環的低點,顯示就業市場擴張的趨勢並未改變,可預見5/6將發布的就業報告,可望維持亮眼水準。儘管如此,消費動能卻表現平平,日前發布的連鎖商店銷售額仍無顯著起色,年增率由先前的1.1%降至0.5%,顯示近日第二季初以來,銷售動能仍不理想,因此,即便就業市場續強,聯準會亦難以改變目前偏向寬鬆的政策方向。
2016/4/21 (四)
三月外銷訂單 優於預期
台灣三月份外銷接單年減4.7%,跌幅較前兩月的平均跌幅-10%收斂,主要受惠於兩大因素:1.蘋果於三月發表新機,帶來的鋪貨效應,反映在資通訊及電子零組件的接單金額回溫,地區地區的部分,則是對美中兩地接單跌幅縮小、2.商品價格止跌回穩、加上去年同月的比較基數已然走低。儘管如此,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仍高達52.7%,高於去年同期,將導致實際出口金額回升幅度較慢,對於國內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因此打折扣;相反的,海外生產的部分可望反映在廠商國內外的合併營收數據之上;展望未來,隨著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走穩,未來呈現逐季回溫的走勢,外銷接單可望於六、七月份轉正。
美國原油生產連續六週下降
EIA發布美國上週能源統計數據,商業庫存增加208萬桶,總庫存達5.38億桶,再創歷史新高水準,當中汽油庫存連續兩週滑落,反映消費性用油旺季腳步接近;市場更關注美國國內產量,上週每日產量895萬桶,較前週減少2.4萬桶,連續第六週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45萬桶,反應相對高生產成本的美國能源產業,持續退場當,有利於短期油價反彈,美國生產數據何時止跌,或許可以做為未來判斷均衡油價的位置。2016/4/20 (三)
台韓貨幣昨日連袂走升,外資匯入將引導亞洲貨幣續強
韓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對於近期升值近一成的韓圜匯價並無深刻的評論,引導韓圜升破近期低點1143的支撐,終場收在1136再創波段新低價位。新台幣明顯受到牽動而走強,且央行尾盤並未進場拉抬,十分罕見,長期以來的操作模式似乎有所改變,若未來幾天尾盤不再大幅度拉抬,或可確認此一政策模式已然轉向。
近日亞洲貨幣幾乎全面走揚,主因受到聯準會調整政策方向的影響,尤其是美國近期發布的三月份多項產銷數據多不如預期,連同昨日發布的新屋銷售月減逾8%,顯示房地產復甦的力道亦不強勁,預期四月底甚至六月中旬的FOMC幾乎篤定不會升息,二度升息的時間點可能延後至第三季甚至年底,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升溫、資金流向新興市場的可望延續,信用風險相對較小的台韓貨幣成為投資的標的,預料第二季新台幣將維持偏強的格局,中期有望創波段新低價位。
2016/4/19 (二)
中國三月份新屋房價上漲範圍進一步擴大,前70大城市中,有62個城市的房價較上月攀升,遠高於上個月的47個城市,下跌的部分,則由上個月的15個城市減為8個,最大的漲幅高達5.4%,與上月份的3.6%相較,明顯加速,若與去同月相比較,以上海市為例,漲幅高達25%;反映中國人行採取寬鬆政策的效應,有效提振了房價,另外,營建相關投資也蠢蠢欲動,第一季總投資金額年增近6%,住宅投資成長4%,脫離去年第四季的谷底-0.7%,辦公大樓投資漲幅更高,年增達到13.4%。三月份的中國兩會,確立了今年的經濟政策方向:去化過剩產能,包括製造業上游的過剩產出,以及房地產的大量空屋,是去化產能的兩大主要標的;由於投資過剩,已無力支應經濟成長動能,未來支撐中國經濟成長於不墜,主要動能將來自於內需市場,如何刺激私人消費及房地產需求,將是未來政策的焦點。
216/4/18 (一)
兩度強震襲擊日本九州中部大城熊本,造成嚴重災損,令人聯想起五年前的311地震引發海嘯的衝擊,當時造成大規模停電及停工,關鍵電子及汽車產業零組件供應因此中斷,影響時間超過一個月,連帶衝擊亞洲相關產業;然而,本次地震的影響範圍相對較小,且九州主要汽車及電子產業集中在北九州,與震央仍有相當的距離,預期衝擊將遠小於五年前的311強震。但仍須留意後續餘震、以及是否觸發其他地區地震。對於匯價影響的部分,311之後日圓先貶後升,主因企業將海外盈餘匯回支持國內重建需求,本次仍可能有類似的效應。
OPEC週日並未達成凍產協議,導致今晨國際油價重挫近7%。凍產協議未能達成,主因沙國認為成員國行動若不一致,效果將不如預期,伊朗並未參加本次會議,且伊拉克積極增產重返國際油市,是協議失敗的主因。依據IEA估計,即便主要國家產量凍結,供過於求的情況,仍得等到2017年才會改善,由此看來,國際油價中短期內,難以脫離低檔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