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資產配置>>推薦好用的ETF網站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匯豐HSBC 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HSBC CHINA PMI) 小百科

什麼是中國 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中國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China HSBC Manufacturing PMI) 是由匯豐與英國研究公司Markit Group Ltd. 共同編製,每月向400家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發出問卷,對中國總體製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調查的項衡量製造業狀況的指標。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 平衡股債/子母基金配置法 " -- 3倍定存收益

期初本金100萬先放入貨幣市場基金(母基金)領取定存利息,並於每月月初定期定額投入2萬元到追蹤台灣加權報酬以及追蹤整個亞太區的債券型指數的兩檔子基金進行平衡股債母子基金配置法。

此外因應個別投資人風險偏好度,設計基金下跌超過6%停損出場/獲利超過25%停利出場,並於停損或停利後回流母基金等待下次定期定額時間點重新投資。

如此反覆將資金重複投入到平衡股債配置基金池中進行動態資產配置。你會發現此投資績效的穩定度和超越定存更多的收益(4倍),在長期實測中更大大的提高收益穩定度!

回測績效
回測時間:2006/1/1 - 2014/4/18
投資風險:3.6%,期間經歷了金融海嘯,總資產損失也不超過10%
投資回報:累積收益50%,約當每年給您5.2%的利息。

圖一:專戶投資淨值圖(藍線)、定存淨值圖(紅線)、總投入基金金額(千、右軸)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中國的原油進口主要來自哪?

自去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就此改變。石油美元體系以及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受到衝擊,而中國則會更加受限於原油出口大國。

中國的日常原油進口更依賴哪些國家呢?下面這張圖可以告訴你答案:
(圖片來源於美國著名智庫之一的布魯金斯學會)
具體排名如下(2011年的資料):
1,沙烏地阿拉伯
2,安哥拉
3,伊朗
4,俄羅斯
5,阿曼
6,伊拉克
7,蘇丹
8,委內瑞拉
9,哈薩克斯坦
10,科威特
沙特位列第一尚可理解,但是安哥拉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是華爾街見聞網站的老讀者,或許還會記得我們去年提到過的全球最貴城市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居然在這個非常有錢的非洲國家——安哥拉。
相比之下,美國最依賴的原油進口國早已從沙特變為加拿大,且從加拿大進口的石油規模超過沙特的一倍。
傳統的石油大國對美國的影響力在遞減,對中國的影響力則在遞增。

總結:

中國成為全球最需要能源的國家,尤其是對於石油的需求,除了中東以外,基本上第三世界的產油國都是中國的大客戶,這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需求動力,正如同當年的石油美元一樣,藉由購買石油將美元散佈至全球,人民幣將來也可能循這個模式加速進入全球央行儲備體系。

美國第一大進口國為加拿大,整體對於中東依存度降低,主要是在911之後美國的能源政策開始對原油風險分散,避免過度集中在中東,加上近年來頁岩油的開採,使美國出現對於能源較為分散的態勢。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美國的QE到底是貨幣市場操作中的哪一種?

運用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
  運用貨幣政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可以整齊劃一,防止幣制混亂;中央銀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公開市場操作指的中央銀行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就是指美國的QE政策)利率的政策行為,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第四,改變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準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第五,調整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銀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瑞銀:中國2014第2季GDP增速上看7.8% 內房是下行最大風險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昨(17)日預計,得益於出口復甦、投資審批和建設進度加速及信貸穩健增長,中國第2季經濟增速將有所回升,但疲弱的房地產活動可能是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下行風險,放鬆房地產限購、貸款政策將是穩增長的最後一招。
香港《文匯報》報導,汪濤表示,維持全年7.5%GDP增速預測,預計第2季同比增速將提高至7.7-7.8%季調後環比折年增速接近8%
不過,「考慮到房地產銷售疲弱、市場前景惡化可能會迫使開發商進一步調整開工計劃,房地產建設活動仍將是年內增長面臨的主要風險。」汪濤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高庫存和價格低迷可能會打擊投資性需求,而更嚴峻的資金環境可能會迫使許多開發商削減新項目。銷售和新開工下滑將進一步影響當前的建設和投資活動。
汪濤指出,鑒於房地產對於支撐內需的關鍵作用,房地產活動下滑無疑會給GDP增長帶來下行風險。此外,出口復甦的不確定性、影子銀行信貸違約和監管收緊可能造成的信貸波動,也都會給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由此,汪濤表示,為保住「7.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的「下限」,政府可能有必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財政撥款、加速推進可以有助於「穩增長」的改革措施等。
汪濤還表示,作為穩增長措施的最後一招,中央政府可以通過放鬆限購、下調首付比例、放鬆相關信貸政策等方式來更直接地支持住房需求。
至於貨幣政策,汪濤認為,貨幣政策應不會、也不太可能在穩增長中發揮主要作用,預計央行將保持中性、適度寬鬆的政策基調,但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不大。當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仍然充裕,除非未來外匯大量流出、否則降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不大。
汪濤還指出,近幾周決策層加快了項目審批和財政撥款的速度,受此推動,基建投資增長明顯反彈,預計這些已經公佈的「穩增長」政策可以小幅提振GDP增長約0.2個百分點。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大陸2014/4月 M2增幅 20年新低

Key Point:
1. 20新低是因為上年同月的貨幣增速相對高
2. 中國第一季GDP 7.4% 優於市場預期
3.  由於上面兩個數據,重點應放在PPI了,若持續下降導致通縮疑慮那適度的貨幣政策的放鬆勢在必行,這樣看來可以期待Q2可能會有不錯的陸股觸底小反彈行情了!!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5)日公布,3月廣義貨幣供給額(M2)年增率滑落至12.1%,不僅低於官方設定的13%目標值,更創下近20多年來新低。M2與即將公布的GDP數據都不佳,使得市場對大陸貨幣政策將被迫微調的預期增強。
對於人行昨日公布的第1季金融數據,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3月人民幣信貸新增1.05兆元,與預期接近,但同月12.1%的M2增速卻令人意外。
徐高說,這不僅比預期低了約1個百分點,也創下20多年來新低。中國即便在2000年左右長達五年的通縮時期,M2也沒有出現這麼低的增速。3月M1年增率5.4%雖然沒有跌破今年1月的低點(1.2%),但同樣處於20年來的低檔區。
徐高指出,目前市場一致預期,大陸第1季GDP增速肯定會跌至7.5%以下,創金融危機後新低。加上目前CPI處於低位,PPI通縮壓力加大,連M2增速也滑落到13%的目標值之下,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繼續維持偏緊貨幣政策不合時宜。
徐高表示,大陸「穩增長」政策正穩步推出是不爭的事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底在遼寧考察時提出,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從3月統計數據來看,貨幣政策的約束其實是進一步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第2季貨幣政策放鬆幾乎已成必然。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大陸的貨幣政策正面臨放鬆的壓力。若第1季GDP增速小幅低於7.5%的政府目標,如回落至7.3%,則政策放鬆將僅限於微調。
但如果第1季GDP增速滑落至7.0%左右,在M2增速又顯著下滑的情況下,大陸央行可能會在第2季下調存準率,甚至可能調降存款基準利率。
不過,大陸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3月M2增速回落主要是因為去年3月M2增速高達15.7%。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股票型基金:資金續流入股票市場、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獲一年多來最大淨流入


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2014/4/3~2014/4/9金資金流向報告指出,過去一週美國股票型基金獲資金淨流入66.89億美元、 歐洲股票型基金續獲資金淨流入17.5億美元,連續41週淨流入,各類型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總計獲資金淨流入28.43億美元,連續兩週獲得資金淨流入,也是20132月以來最大資金淨流入,主要受惠於全球型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獲買盤青睞。
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
基金類別/日期
2014/4/3~2014/4/9
2014
新興市場股票型*(1)
2,843
-32,929
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
3,462
-14,220
拉丁美洲股票型*
-240
-3,608
歐非中東股票型*
174
-1,236
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
-564
-13,207

基金類別/日期
2014/4/3~2014/4/9
2014
金磚四國股票型*
11
-658
日本股票型*
-614
9,488
已開發歐洲區*
1,750
34,506
國際股票型*
2,227
22,575
美國股票型基金**
6,689
27,121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證券報告,2014/04/11*來自EPFR Global data**來自Lipper FMI(AMG)
債券型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再獲18.1億美元資金淨流入
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2014/4/3~2014/4/9金資金流向報告指出,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過去一週獲資金淨流入9.5億美元,動能略微放 緩,高收益債券型基金獲資金淨流入6.4億美元,連九週獲資金淨流入,而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在前一週獲資金淨流入10.5億美元後,過去一週再獲資金淨流 入18.1億美元。
美國主要類別債券型基金資金流向統計(單位:百萬美元)
基金類別/日期
2014/4/3~2014/4/9
佔總規模比重(%)
新興市場債券型
1,810
0.8%
高收益債券型
640
0.3%
投資等級債券型
950
0.1%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data2014/04/10
亞洲股市外資動向:亞股連九週獲外資淨買超
未受美國生技與科技類股回檔影響,過去一週外資資金持續回流亞股,延續連九週的買超動作,包含南韓、台灣、泰國、菲律賓、印尼與印度股市全數獲得外資淨買超,尤其韓股獲得近10億美元淨買超居冠,韓股也連續13日獲外資淨買超。
主要新興亞洲國家外資買賣超統計(單位:百萬美元)
國家
過去一週
本月以來
2014
國家
過去一週
本月以來
2014
南韓
987.32
2044.94
-1220.04
菲律賓
61.85
133.83
526.89
台灣
711.70
1567.20
4180.70
印尼
205.32
559.00
2687.53
泰國
132.02
174.11
-454.71
印度
368.09
745.36
4830.98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截至2014/04/11,印度截至04/10

寶島債市場概況

寶島債目前共計15檔,流通在外金額約121億人民幣
但因為多數都由壽險與銀行買進持有當期(去化資金)市場流動性並不高(1天交易1~2)投信或海外投資人參與程度低 
之前海外投資人若要交易寶島債之前要在集保開戶,但香港與新加坡的點心債都已可在國際清算機構(clearstram)交割
因此與德國或Clearstream簽約有助降低外國人參與門檻(不必在台灣開戶)
但是否可有效提高流動性,仍需視相對收益率、稅與債券品種的特殊性而定

**Clearstream
國際證券清算或託管機構設立在盧森堡與法蘭克福,為最大國際歐洲美元債券清算機構之一

台灣央行副總裁楊金龍今(15)日表示,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包括寶島債、衍生性商品、基金、保險等皆逐漸推展中,尤其是寶島債,至今已發行15檔債券,總金額達人民幣121億元國內人民幣資金池已累積一定規模的基礎,目前正是擴大寶島債市場和發展多元化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的最佳契機。


Clearstream(明訊銀行)今日與台灣集保結算所舉行開戶簽約典禮,成為第一家在集保結算所直接開戶的國際保管機構。央行副總裁楊金龍代表參加發表演說,他說雙方簽約後,國際投資人和國內交易商進行人民幣跨國交易時,即可經由平台提供直通的款券交割服務,進而推升台灣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國際能見度,對國內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有所助益。


台灣推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後,德國交易所看上台灣積極推動寶島債的潛在投資商機,近期德國交易所考慮要跟櫃買中心連線交易寶島債,讓德國當地的投資人可以直接參與台灣寶島債交易,兩個交易所如果完成連線,德國當地的投資人就能輕鬆在德國買到台灣的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


VIX指數落伍?瑞銀Cashin:新的恐慌指標是美10年公債!

瑞銀 (UBS) 知名投資人 Art Cashin 週一 (14 指出,美國股市交易員擔憂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升溫,已轉而以美國 10 年期公債的表現,作為市場主要的「恐慌指標」。
瑞銀 (UBS) 知名投資人 Art Cashin 週一 (14 指出,美國股市交易員擔憂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升溫,已轉而以美國 10 年期公債的表現,作為市場主要的「恐慌指標」。
身為瑞銀紐約證交所 (NYSE) 場內交易部主任的 Cashin,接受《CNBC》電視節目「Squawk on the Street」訪問時表示,週一美股走勢與美國基準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緊密連動;當殖利率衝上盤中高點時,美股勁揚 100 點;而當殖利率下滑時,股指也跟著降;但當殖利率再度反彈至盤中高點,股指同步回升。
因此 Cashin 認為,週一衝上 2.66% 高峰的美國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是比傳統的美股「恐慌指數」VIX 指數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更準確的市場恐懼指標,有助交易員評估重大新聞對股市的影響。
他說,若全球哪裡出動軍隊或爆發真正的衝突對立,會最先在美國 10 年期公債反映;雖然大家都討論 VIX 指數,但新的恐慌指數其實是美國 10 年期公債。「若去分析週一美股每分鐘走勢,會發現和美國 10 年期公債波動完全一致。」
因此 Cashin 稱,VIX 指數是「壞掉的」市場波動指標。他並提醒投資人,應該注意美股標準普爾 (S&P) 500 指數在 1838-1841 點間的阻力區間。

為什麼美國對於人民幣貶值如此緊張?

依稀記得2010~2013年初美國朝野都在向 中國施壓,要求將人民幣快速升值。
直到2014年人民幣因中國經濟放緩與政府有條件的放寬人民幣雙向波動幅度下,導致人民幣下跌了3%,這馬上又激起美國當初向中國施壓人民幣升值情緒,這讓我回去複習了為什麼美國對於人民幣如此施壓升值?


基本上人民幣是中國人用的貨幣,其幣值影響中國人的生活,多於影響美國人的生活。中國政府祇能按照本國的需要來制訂人民幣的匯率,不可能因為美國的國情,而損害本國的利益。

美國指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其實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匯率政策。日本最近就為了防止日圓升值,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售日圓,干預的手法更加明目張膽。至於美國自己,亦經常透過調整利率,去影響美元在外匯市場的價格。這是全世界政府都在做的事,美國何故偏偏針對中國?這等同侵犯中國的主權,祇是香港的保釣分子對此相當麻木吧了。

美國逼人民幣升值,相信是為了以下幾個原因:(一)轉移美國國內的視線,把經濟不景與失業率高企的責任推給中國。(二)藉此作為政治籌碼,以向 中國換取利益。(三)乘機賴債,將來可以還少點錢。(四)累中國經濟出亂子,以後無法崛起。

奧巴馬上臺後,美國的經濟沒有出現多大的「change」,樓價依然在下降,失業率一樣高企。為了避免國民把矛頭指向 政府,只 好諉過中國,把一切都歸咎人民幣幣值偏低。其實中國輸美的產品,大部分都是美國國內早已停產的低檔產品,怎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相反,人民幣匯價低,反可以幫美國人買到平價的中國貨,舒緩美國人在經濟衰退時的生活困難。

美國人現時擺出這般強硬的姿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以此為籌碼,向 中國換取其他方面的利益。每次有甚麼國際性的會議,美國就會把人民幣問題炒作一輪,甚至聯同一些其他國家向 中國施壓。目的就在於逼中國向 美國讓利,否則就在匯率問題上與中國糾纏不清。

本來,匯率是相對的,人民幣不肯升值,美元大可以自行貶值。然而,一旦美元貶值,就不只 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其他國家的貨幣也會一同升值,這對美國未必都有好處。中國才 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元對人民幣貶貶值,才 有助美國賴債。

中國現時的外匯儲備已超過二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債券。當中不少錢都是美元幣值高的時候,賣中國貨給外國換來的。如果人民幣一升值,就等如促使手上的美債貶值,以後就沒法以同樣的錢,買回 當初可買回 來的東西。人民幣升值10%,就等同美國可以還少10%債,相等於二千億。這麼大筆錢可以因此而不還,難怪美國上上下下都嚷着要人民幣升值了。

此外,日本的經驗顯示,出口國的貨幣升值,雖不至立即令出口減少,卻足以在本國形成泡沫經濟,有很壞的後遺症。美國最想要中國變成《廣場協議》的日本,那美國的一哥地位就不用受到中國崛起的挑戰。從溫家寶總理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來看,中國是不會學日本那樣,輕易受美國擺佈的。

QE印那麼多鈔票為什麼沒有產生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從貨幣學派之觀點,凡是貨幣過於寬鬆,將推動物價上漲。換言之,太多鈔票,追求有限的物資,必然導致物價的上漲,甚至形成通貨膨脹。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近年來世界各國競相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但也未形成通貨膨脹。有些學者提出解釋,認為新興國家以低廉工資,提供了許多廉價產品供應全球,所以消弭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也就是說供給的增加,適時滿足了需求的增加,物價才得以平穩。這個說法充其量也只能解釋部分原因,因為人們增加消費、投資支出比重,根本趕不上貨幣增加的速度,所以必然還有其他因素,減緩或遲滯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要找出前述各國寬鬆貨幣政策下,為何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必須先瞭解貨幣運作過程。簡單的說,貨幣需求可粗分為投機需求與交易需求兩種,也就是人們手中拿到貨幣以後,會將一部份的貨幣用於消費,其他部分則用於儲蓄或其他生利用途,即便是存入銀行也會被需要的人拿去運用,這部分就歸於投機性貨幣需求。

當貨幣供給增加,經由銀行體系流到民眾手中,被運用在投機與交易等用途,如果增加的貨幣數量用於購買物資,則會推動一般物價上漲。但是如果只是拿去購買股票、債券等金融性資產或房地產,則會炒高股市、債市或房市而已。

由於交易需求只是在彌補收入與支出的時間差內,必要之現金流量,短時間不易有太大改變。所以當貨幣供給增加,交易性貨幣需求增加有限,大部分都變成閒置資金,必需尋找投資獲利機會,形成投機性貨幣。

觀察近年來投機性貨幣需求增加快速,交易性貨幣需求成長有限,所以沒有對一般物價造成推升壓力,分析其原因包括:
1.    戰後嬰兒潮都已經接近退休年齡,每年所累積的年金,多以基金或保險方式儲存,成為投機資金重要來源。
2.    在財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新貴階級消費水準雖高,但佔其收入比例終就有限,收入多變成投機性資金;可是新貧階級因收入減少,以致消費支出無法增加,交易需求當然也不會增加。

基於以上原因,當總體貨幣供增加時,資金多會流向投機需求。回顧過去,聰明的華爾街投資銀行,為因應全球投機性需求,創造了許多金融商品,以滿足投機資金需要,雷曼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無論是散戶、基金經理人或一般銀行,為了替資金找出路,購入許多獲利較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除此之外,房地產也是重要的投機標的,所以各國房市一直熱鬧滾滾,雖然美國受到次貸風暴影響,房價早已直直落,但是其他國家,仍然吸納了許多投機資金,房價高居不下,形成潛在的泡沫危機。

投機資金在市況好的時候呼風喚雨,一旦泡沫破裂,血本無歸,即便是法人也和散戶一樣,通通無法倖免於難,差別是散戶投資失利必需自行承擔,但是法人的損失,最後還是散戶買單。2008年花旗、美林等銀行投資虧損產生危機,美國政府濟助納稅義務人的錢,才免於倒閉。妙的是散戶投資人的積蓄,一夕之間猶如人間蒸發,最後只肥了華爾街的肥貓,以及國際炒家,比五鬼搬運還可怕。凡是每次危機過後,都形成一次財富重分配,中產階級發現錢變少了,富有的人變的更富有了,M型社會愈來愈嚴重。金融海嘯後,那些奇怪的金融商品忽然間銷聲匿跡,加上各國政府深恐房市泡沫,全力打壓房市,吸金效果大減。

在投機機會不足的情況下,閒置資金必需另找出路,華爾街當然不會甘於寂寞,正虎視眈眈尋找下一個投機目標,匯市與大宗物資都可能是下一個投機炒作的標的,前些時候的歐元危機,至今方興未艾,就是日後投機炒作的典型寫照。

經濟常識
通貨膨脹:指一般物品與勞務價格普遍持續性的上漲。一般而言,股價、房價不納入一般物價當中,也不包含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或躉售物價指數(WPI)當中。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日本消費稅 8%時代對抗20年通縮的挑戰

日本經濟的變化絕對是現代經濟學者及政府的挑戰及教科書,戰後的日本造就了全球經濟無人能及的奇蹟及典範,但這個泡沬破滅後也帶來超過二十年的經濟低潮,未來仍看不到明朗的曙光,長期的低利率似乎沒有救起日本經濟,更讓民間消費陷入一蹶不振,去年政策式引導日本貶值,對鄰近的台灣人來說,雖然引發日本旅遊的熱潮,但對於日本的商品是否就抗中擊韓?看起來就不那麼明顯,我們仍覺得日本家電昂貴,日本汽車價格不減反增,雖然日本是高品質的代表但卻也敵不過中韓產品便宜超值的印象,就在2014年4/1(愚人節)這天,安倍政府大膽地將消費稅由5%調升到8%,調幅高達60%,日本消費稅正式進入8%時代,安倍經濟政策的挑戰正式進入肉搏戰。

去年匯率貶值和擴大貨幣供給量,確實短暫的刺激日本的經濟,但今年出口數字看來效應卻逐漸式微,簡單來說政府希望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提升經濟(今年日本政府支出預估101萬億),但稅收收入卻僅為50萬億,所以中間的財政缺口,就以調高消費稅來減緩衝擊,而為了減緩調高消費稅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也推出了5.5萬億日圓的優惠措施計劃,不過在財務吃緊之下,日本後續還會出哪招也值得投資人注意,這場戰爭似乎已經到了非贏不可退無可退的地步。

今年以來日元貶值效應已難見到,105以上的價位似乎不容易貶破,現階段唯有期望貿易出口增加,來緩解提高稅收後消費支出下滑後的衝擊,但近期出口數據卻不如預期,安倍政府可能續推貨幣寬鬆政策來補救。

投資人應該還記得去年狂漲的日本股市,但美國後續的回收QE政策卻反而引導資金回流歐美市場,安倍政府光靠加稅是否走得出財政困境確實有待觀察,消費稅調高前的提前購買效應,是否有助於跌深的日本股市,投資人就繼續看下去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滬港通細節 防人民幣亂竄 大陸股民香港買股須"原路往返"?

滬港通這班車不論是開往香港還是上海,全程用人民幣交收結算,以配合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方向。不過,嚴控資本帳始終是國家主旋律,為免人民幣資金自出自入,擾亂金融安全,「滬港通」並非真正「無障礙」直通,所有買賣盤要經由滬港交易所及結算所「一地兩檢」。

消息稱,滬港通之下互通的南北水,全程受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所監控,不容轉作其他用途,中途轉倉換馬亦不可,總之資金「如何來」,最後就要「如何去」,確保過程中人民幣資金滴水不漏。

以大陸股民南下買港股為例,股民要先行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開設戶口,並存入最少50萬元人民幣資金,以成為「合資格」來港買股的個人投資者。之後,股民可在大陸委託證券行處理落盤指令,但指令不會直達港交所,必先經過上海交易所。沽貨後,大陸股民的獲利資金,也得「即時和原路遣返」大陸,就算他們想把甲股賺得的錢轉至乙股,也不能在港直接處理,必先把錢調回大陸帳戶,再跟程序重新買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預告「滬港通」將開通,目標是半年內通車,南北水互通額度高達5500(人民幣,下同)2007年港股直通車一度令港股瘋狂,1億大陸股民每人若在港投資1000元,港股成交已不得了。這次直通車借滬港通還魂,市場反應相對冷靜,大戶資金未見急速湧港,散戶亦未見盲搶貨,因數千億額度相對滬港股市市值和成交,並不是很大數額。

滬港通的南下買港股額度是2500億元,日均上限105億元;北上買A股的額度是3000億元,日均上限130億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為額度的計算方法作註解,說總額度及每日額度的管理,均採用淨額概念,即買入數額扣除賣出數額,不是指成交量。

額度實際如何操作,仍有待滬港交易所釐清,但市場估計,通車初期額度恐會快速用罄,因股民原先無貨在手,入市傾向先買入,而且因沽貨後資金要「即時和原路遣返」大陸,投資者未必能短時間內再拿到額度,所以料不會輕易沽股,難以每日都做到上限105億元投資港股。

額度受限、買賣關卡眾多、全程被監控等因素,令投資界不敢對「滬港通」有太多憧憬,港股成交亦難因此大躍進。市場人士認為,因有條件來港炒股的大陸富戶,早有其他門路來港;加上炒股最緊要講效率,當「暗路」比「明路」快捷方便,未必吸引到太多股民搭「滬港通」列車。

滬港通與QFII有五方面的差別

對於滬港通和QFII的不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日表示有五方面差別,第一,業務載體不同,滬港通是兩地交易為載體,QFII是以資產管理公司未載體;第二,投資方向不同,滬港通包括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市和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股市雙向投資方向,而QFII是單向的;第三,交易貨幣不同,滬港通是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QFII是以美元外幣進行投資;第四,跨境資金管理方式,滬港通留存資金需要原路徑返回,不能留在當地市場,QFII則可以留存在當地市場;第五,投資者自主型不同,滬港通是開闢了對方市場的投資渠道,QFII投資申請、信披主體都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

證監會:香港投資者參與內地股市無限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日表示,兩地證監會的聯合公告對滬港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的總體原則有所體現,對於投資者參與的有關規定,聯合公告裡面闡述的比較清楚,香港投資者參與內地股市沒有什麼限制。

證監會:滬港通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日表示,滬港通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證監會:滬港通不會影響先行QFII制度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今天表示,滬港通推出不會對現行的QFII制度造成影響,二者可以優勢互補,投資者可以靈活選擇,促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證監會:滬港通推出前需做好三個方面準備工作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今天介紹,滬港通推出之前還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方案,優化流程,出台規範性文件和配套措施,做好技術準備;二是與香港證監會做好業務監管和跨境執法合作,協調兩地交易所簽署合作協議;三是制定有關交易方式、時間安排等細則和應急準備方案。

證監會:將創造條件加強深港兩地市場的合作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日表示,本次試點沒有納入深交所,有以下考慮:第一,我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初期由上交所和港交所先試先行,比較穩妥,第二,為了防範風險,上交所和港交所估值比較接近,第三,基於交易所自身需求,上交所和港交所通過商業談判,自主選擇互聯方式展開合作。

  張曉軍表示,滬港通為深港合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能夠使深港兩地在更好的起點上包括互聯互通的更高形式,證監會將創造條件加強深港兩地市場的合作。

證監會披露對滬港通市場主體的監管模式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1日表示,滬港通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初步考慮如下: 第一,對於上市公司是按照上市所在地原則進行監管,第二,對於券商,則按照券商持牌所在地進行監管,證券公司發生代理行為時,境外監管機構有權利對跨境行為進行監管,證券交易服務公司由對方監管公司發放牌照進行監管。

兩地證監會將就滬港通簽署跨境監管補充協議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今天表示,滬港通業務開展中的投資者保護問題,將會按照交易發生地原則進行,投資哪裡的市場就由哪裡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出現糾紛後,投資者可以按照涉外刑事訴訟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訴訟。

  他說,在監管機構層面,兩地證監會1993年曾經簽署了跨境監管合作備忘錄和附函,滬港通的跨境監管問題將會簽署補充協議;交易所層面,會就滬港通簽訂監管合作補充協議來明確合作機制;另外內地和香港現在還沒有司法協助的相關協定,未來將會根據情況積極推動,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