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昨(17)日預計,得益於出口復甦、 投資審批和建設進度加速及信貸穩健增長,中國第2季經濟增速將有 所回升,但疲弱的房地產活動可能是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下行風險, 放鬆房地產限購、貸款政策將是穩增長的最後一招。
香港《文匯報》報導,汪濤表示,維持全年7.5%的GDP增速預 測,預計第2季同比增速將提高至7.7-7.8%, 季調後環比折年增速接近8%。
不過,「考慮到房地產銷售疲弱、 市場前景惡化可能會迫使開發商進一步調整開工計劃, 房地產建設活動仍將是年內增長面臨的主要風險。」 汪濤在最新報告中指出, 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高庫存和價格低迷可能會打擊投資性需求, 而更嚴峻的資金環境可能會迫使許多開發商削減新項目。 銷售和新開工下滑將進一步影響當前的建設和投資活動。
汪濤指出,鑒於房地產對於支撐內需的關鍵作用, 房地產活動下滑無疑會給GDP增長帶來下行風險。此外, 出口復甦的不確定性、 影子銀行信貸違約和監管收緊可能造成的信貸波動, 也都會給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由此,汪濤表示,為保住「7.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的「 下限」,政府可能有必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財政撥款、 加速推進可以有助於「穩增長」的改革措施等。
汪濤還表示,作為穩增長措施的最後一招, 中央政府可以通過放鬆限購、下調首付比例、 放鬆相關信貸政策等方式來更直接地支持住房需求。
至於貨幣政策,汪濤認為,貨幣政策應不會、 也不太可能在穩增長中發揮主要作用,預計央行將保持中性、 適度寬鬆的政策基調,但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不大。 當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仍然充裕,除非未來外匯大量流出、 否則降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不大。
汪濤還指出,近幾周決策層加快了項目審批和財政撥款的速度, 受此推動,基建投資增長明顯反彈,預計這些已經公佈的「穩增長」 政策可以小幅提振GDP增長約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