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這班車不論是開往香港還是上海, 全程用人民幣交收結算,以配合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方向。 不過,嚴控資本帳始終是國家主旋律,為免人民幣資金自出自入, 擾亂金融安全,「滬港通」並非真正「無障礙」直通, 所有買賣盤要經由滬港交易所及結算所「一地兩檢」。
消息稱,滬港通之下互通的南北水, 全程受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所監控,不容轉作其他用途, 中途轉倉換馬亦不可,總之資金「如何來」,最後就要「如何去」, 確保過程中人民幣資金滴水不漏。
以大陸股民南下買港股為例, 股民要先行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開設戶口,並存入最少50萬元人民 幣資金,以成為「合資格」來港買股的個人投資者。之後, 股民可在大陸委託證券行處理落盤指令,但指令不會直達港交所,必先經過上海交易所。沽貨後, 大陸股民的獲利資金,也得「即時和原路遣返」大陸, 就算他們想把甲股賺得的錢轉至乙股,也不能在港直接處理, 必先把錢調回大陸帳戶,再跟程序重新買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預告「滬港通」將開通,目標是半年內通車, 南北水互通額度高達5500億(人民幣,下同)。2007年港股 直通車一度令港股瘋狂,1億大陸股民每人若在港投資1000元, 港股成交已不得了。這次直通車借滬港通還魂,市場反應相對冷靜, 大戶資金未見急速湧港,散戶亦未見盲搶貨, 因數千億額度相對滬港股市市值和成交,並不是很大數額。
滬港通的南下買港股額度是2500億元,日均上限105億元; 北上買A股的額度是3000億元,日均上限130億元。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為額度的計算方法作註解, 說總額度及每日額度的管理,均採用淨額概念, 即買入數額扣除賣出數額,不是指成交量。
額度實際如何操作,仍有待滬港交易所釐清,但市場估計, 通車初期額度恐會快速用罄,因股民原先無貨在手, 入市傾向先買入,而且因沽貨後資金要「即時和原路遣返」大陸, 投資者未必能短時間內再拿到額度,所以料不會輕易沽股, 難以每日都做到上限105億元投資港股。
額度受限、買賣關卡眾多、全程被監控等因素,令投資界不敢對「 滬港通」有太多憧憬,港股成交亦難因此大躍進。市場人士認為, 因有條件來港炒股的大陸富戶,早有其他門路來港; 加上炒股最緊要講效率,當「暗路」比「明路」快捷方便, 未必吸引到太多股民搭「滬港通」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