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
運用貨幣政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可以整齊劃一, 防止幣制混亂;中央銀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 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 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 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 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 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 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公開市場操作指的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就是指美國的QE政策)和利率的政策行為,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第四,改變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準備金率, 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第五,調整重貼現率。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 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 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它是中央銀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 ,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