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1. 聯準會對於未來美國經濟前景看法沒有結構性改變,仍處於升息周期上。當短期因素(國際景氣低迷、美元強勢、家戶形成緩慢、所得偏低、房屋營建活動偏少、生產力成長緩慢)減輕時,聯邦資金利率就會提高。
2. 聯準會在升息決策上應該要更謹慎,須小心全球經濟、油價走勢、美元匯率對美國經濟產生經濟與通膨之下行風險。葉倫特別提到先前股票價格大跌、油價跌破30美元,以及強勢美元影響等因素對於美國經濟似乎影響有限,但她也懷疑這樣的評估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3. 近期的核心PCE上漲率到達1.7%並繼續在上揚的趨勢證據仍然太早。且認為強勢美元對物價的壓低效果還沒完全消退。葉倫認為要回到聯準會預期的2%目標要等到2017年以後。
4. 清楚指明美國預期通貨膨脹是一個值得關切的經濟下行風險。但仍認為雖然預期通貨膨脹受到風險情緒與流動性影響而明顯下滑,密西根大學消費者的中長期通膨預期則容易受到油價變化的影響,因此該兩指標的下滑不代表美國通膨預期已經明顯偏離央行目標。
葉倫認為聯準會應該以"謹慎(cautiously)"的態度調整貨幣政策。
因為聯邦資金利率偏低,這將使聯準會以"不對稱貨幣政策"來的因應市場環境。若經濟表現比FED預期還強,聯準會可以立即的調升利率來穩定經濟,但如果經濟出現下行風險時,僅靠降息的效力將相當有限,可能必須被迫推出許多非傳統貨幣政策。這暗示著聯準會若因為不慎因為升息而導致經濟下行風險產生,其帶來的後遺症將會比過慢升息嚴重。